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阳建强:城市滨水地区功能更新与品质提升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于7月11日圆满落幕。大会历经八天,内容丰富,研讨热烈。在7月10日的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国际论坛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阳建强教授发表题为《城市滨水地区功能更新与品质提升》的演讲,通过梳理滨水地区的发展演变史与国际经验,并结合连云港和广州的相关案例,阐述了滨水空间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性及规划设计方法。
滨水地区的发展演变
在许多传统城市,例如沿秦淮河南京老城夫子庙一带,曾是城市最繁华的地区,现在仍是城市最活跃的传统商业和文化中心;在阿姆斯特丹,独特的水网结构为城市带来了很大魅力;还有很多城市滨水区,往往是市民休闲、娱乐、观景和锻炼的地方;也有一些滨海城市,因为生产性码头的存在,让城市和海的关系逐渐隔离。
总的来说,滨水区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资源经济时代,产业以农业、手工业为主,滨水区与城市的贸易、生活、生产结合;工业时代,随着工业、交通及服务业的发展,港区与城市分离,城市与滨水区出现对立的情况;进入后工业时代,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水与城市和城市居民应重新联系起来,突出滨水区独特的生活趣味,并与城市其他功能共生。
滨水地区更新的国际经验
城市更新分为保护(conservation)、整治改善(rehabilitation)和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个方面,而滨水地区的城市更新在三个方面依据各个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具体情况又有更细致的导向类型。
英国利物浦港:滨水地区原来是码头,经过更新改造,与城市中心地区联系起来,保持文化记忆的功能,又融入城市生活和展览等功能。
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金融中心的建设带动了废弃工业码头的复兴,充分利用老码头区的水体,创造出特色鲜明且富有活力的空间。
鹿特丹水城区:鹿特丹是一座港口城市,老港口随城市发展融入城市生活,水城区成为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
巴黎的塞纳河畔:河岸东部地区是最近几十年更新改造工作的重点,将铁路线、仓库、工厂进行改造,建设了国家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等等,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功能和品质。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了城市滨水地区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城市滨水地区更新的实践探索
连云港老港口地区的功能更新与品质提升
连云港老港口地区自然和人文资源十分丰富,自然资源包括优质深港岸线资源、生态休闲海岛资源、生态湿地自然资源和山体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包括古城古街文化资源。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设想把连云港建成一个可容巨舶的二等港。由于战乱,这一计划未能实施,但也为连云港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项目的启动也和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有关,连云港港口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新丝绸之路东端起点。因城市发展需要作为生产性港口,随着城市向东扩展,港口地区慢慢出现了新的变化,由生产性向生活性和生产性综合功能转变。
规划考虑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形成“两山、七脉、三湾、八链、多核”的生态景观格局和旅游度假系统规划。
退港融城地段:原港口功能外迁,建设依山面海、宜人便利的自贸区商贸中心。依托发达的铁路线,联系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功能,加入生活性设施,建立新的连接。
山海连岛地段:结合山、海、林、渔的原生特色,建设特色海岛体验度假胜地。岛上有许多小渔村,主要发展旅游业。
2
广州珠江后航道洋行码头仓库区的改造与再发展
广州珠江后航道洋行码以仓库区形成于上世纪,至今仍保存许多洋行码头、仓库和重要历史建筑,滨江一带延绵数里的旧产业区,见证了广州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和港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和历史遗存,是城市记忆和文化沉淀深厚的特殊地段。
广州城市的迅速发展与急剧转型后,航道滨水业及交通运输业用现严重的结构性衰退,使珠江后航道洋行码大仓库区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但同时也孕有着再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对洋行码头仓库区进行历史背景梳理和价值评定后提出“百年洋行、创意金岸”的规划定位,包括“开放的公共滨水区、时尚文化创意廊道”功能定位,“广州近代工业贸易史与港口发展史的见证”文化定位,“融码头文化与岭南文化为一体的滨水景观高潮区”形象定位。
需要注意的是,改造中,不能只有单一的房地产开发,更应充分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因此,规划目标是将其复兴改造为保存有大量近现代工业遗产,具有浓郁历史氛围,能够见证广州近代工业贸易史与港口发展史,同时又适应现代发展要求、优美宜人并且充满活力的城市重要历史地段、文化活动中心和滨江开放空间。
基地地处广州老城外延地区,是广州中心城区“西联”,“南拓”的起点,承载着广州作为滨江城市转型,提高城市滨江活力的重要责任,是城市更新开发的重要阵地。在规划中成为连接原芳村与海珠区的公共文化中心区。
强化滨江的公共性,营造开放性空间:规划通过退二进三,将生产功能逐步外迁,通过整修和重新利用历史建筑和构筑物来复苏长达2公里的工业滨水区,使得滨水岸线逐步向生活化、公共化转变。规划不小于30米宽的滨江公共绿带。沿江设置若干个滨水公园、创意广场等特色场所一集装箱广场,利用仓库、码头、吊机、集装箱、大榕树、河道、江岸等构成元素,重组构成不同的主题空间,塑造具有强烈标志性和感染力的场景,在新的城市景观里延续工业文化记忆。
东岸地区保存有中国近代洋行码头仓库遗址——太古仓,该仓建于1927年,原为英商太古洋行的码头仓库,目前东岸地区已进行更新改造,保存了历史价值高的老仓库和重要历史建筑,同时增加了新的休闲、娱乐和商业等设施,整体环境和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成为广州富有文化内涵和活力的城市客厅。
小结
滨水区在人类几千年的城市生活空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进入文明社会以后,许多滨水区在有人类聚居的地方逐渐形成了城镇雏形。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规模、世界贸易规模的急速扩大以及河运的改造与海运的发展,促使港口和码头得到空前的繁荣,滨水区迅速成长为城市核心的交通运输枢纽与转运中心。随着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地区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逆工业化过程,滨水地区作为城市主要交通运输地带的功能逐步削弱,大量的滨水工业、交通用地出现闲置待用现象。
在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政治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滨水区的清理整治与复兴改造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让滨水重新回归城市”这一世界性的趋势,正成为我国一些城市更新中的重要课题和关注热点。
——END——
相关链接: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设计改变乡村——乡村设计与建造实验
英国ARUP(奥雅纳)全球董事马尔科姆·史密斯:适应多样化未来的城市设计
亚洲园林协会主席奥斯曼·莫哈末·塔希尔:未来城市景观管理面临的挑战
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云端开幕 国内外专家畅谈人居环境建设
【直播入口汇总】2020国际人居环境与未来城市大会暨第十届园冶高峰论坛
滨水城市如何应对全球变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美国TAT副总裁Michael Liu将在园冶高峰论坛发表精彩演讲
医疗建筑在城市中发挥什么作用?清华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刘玉龙将在园冶高峰论坛分享观点
点击“阅读原文”,回顾大会直播精彩。